媽媽實驗室計畫許久的出遊活動
在幾次因天候不佳流標之後,這次終於敲定
儘管鋒面來襲,大家仍決議風雨無阻~八里‧十三行博物館。我們來囉!
_DSC3282.JPG

十三行博物館開館已超過10年,但小蝌蚪全家一直沒有來參觀過
(只有剛開館時,媽媽曾和學校一起來)
即便是近三年小蝌蚪爸爸每個月都要來挖子尾找青蛙,也都過門而Blue
最近剛好有兩個契機,讓小蝌蚪家會想要來一探究竟
1.實驗室出遊,目標參觀:見微知著:植物考古學特展
2.最近台大水源校區挖到十三行文化遺址,想來瞭解一下。新聞

 

在蘆洲享受完好吃的切仔麵後,便驅車前往。
萱萱芸芸在車上小睡一下,抵達時,媽媽:「小朋友,十三行博物館到囉!」
萱萱揉揉惺忪的雙眼,看著眼前奇怪的建築物說:「這裡是第一行嗎?」
正當媽媽不知該如何回答時
爸爸竟然回:「對啊,待會動作快一點,看能不能逛到第五行」(爸爸是來亂的嗎?)
_DSC3287.JPG

十三行博物館的建築也是特色之一,曾獲台灣建築獎首獎等獎項
用多種材質建構三組不同型式的建築群,表現「山與海」、「過去」與「現在」的意象
左側就是最著名的「鯨背沙丘瞭望台」,象徵當初十三行人生存的砂丘
登上瞭望台,可以觀賞海岸、夕陽、淡水河、觀音山(可惜當天鋒面來襲,風強雨大視線差,無法多做停留)
右側傾斜的的「考古八角塔」,代表毀壞的歷史遺跡與無法還原的歷史真相
(只能說這些建築設計師除了會蓋房子之外,還很會說故事!)
_DSC3285.JPG 

入館前,必須先爬過一段緩坡,再沿階梯步行而下,
象徵走入考古學家發掘的地下寶庫(這樣的比喻還真是妙)
_DSC3288.JPG 

大廳有幅圖片,從不同角度看會看到不同的文物圖案
簡單介紹一下十三行博物館是北台灣第一座考古博物館
_DSC3290.JPG

下方竟然應景地放了兩隻Rody小馬(順便幫Rody慶祝30週年生日嗎?)
芸芸很守規矩地,只能坐著拍照,不能騎著它在大廳奔馳
_DSC3295.JPG

大廳左側有大型互動螢幕,拼圖、迷宮、翻牌對對碰等遊戲
難度不高,小朋友一下就上手
_DSC3293.JPG 

時間剛好接上,先在演講廳看一段不到十分鐘的十三行博物館簡介影片
可對館藏有大致的瞭解,知道等一下有哪些參觀重點
_DSC3304.JPG

一樓第二特展室有「織布上的眼睛:太魯閣族織布特展」(2013.12.16~2014.04.06)
_DSC3296.JPG

現場還有太魯閣族的服飾可以試穿
_DSC3297.JPG

除了介紹各種織布網眼的意義外,還有拼拼樂,讓小朋友玩得不亦樂乎
_DSC3302.JPG

後面還有學習體驗室(可惜這次時間規劃不足,沒能讓小朋友實際參與)
_DSC3298.JPG

人員到齊後就要開始參觀,準備重返十三行囉
常設展共分為六個單元,很有系列地介紹十三行文化的始末
包括:發現、搶救、探索、走進、遇見、認識
_DSC3307.JPG 

【第一站:發現十三行】
為什麼叫做十三行?入口解說牌一解大家的疑問
相傳是清朝在此處有13家商行,因此被稱為「十三行庄」

在民國44年一位懷著採礦創業夢想的空軍潘克永少校
在隨機飛行於觀音山區時,發現羅盤出現異狀,以為發現了鐵礦區
找了台北工專的涂欽濤教授進行勘查,發現許多黑褐色鐵石,欣喜若狂
於是打算跟美援會申請探勘補助計畫
協同台大地質學林朝棨教授、中美鑽探公司黃瀛東工程師進行探勘
結果發現這並不是鐵礦,而是史前人鍊鐵所遺留的鐵渣,並找到許多真牡蠣、烏蜆的殘骸
雖然當時地名為頂罟村,但當地人還是稱十三行,因此而稱為「十三行遺址」
(飛機編號通常為三碼,1313並不是當時飛機的編號,只是根據十三行的數字編造)
_DSC3311.JPG 

飛機坐艙模擬三種物質:鐵渣、岩石、陶片
猜猜看偵測到哪一種物質會影響羅盤呢?
_DSC3316.JPG

飛機下方的空照圖,則是模擬飛行時的情況所看到的情況(這是很近期的空拍圖,而不是用民國44年的空拍圖)
並標示出十三行遺址的位置
_DSC3312.JPG

左側則是呈現大量鐵渣的意象
_DSC3315.JPG

後側展區為「時間留聲機--文化層」,模擬十三行文化地底層剖面,由上而下可以觀察到
1.表土層:晚進文化堆積,現代房屋與垃圾(10-30公分)
2.近代文化層:清代與日治時期,青花瓷等(5-60公分)
3.十三行文化層:十三行人的文化堆積,貝塚、陶片、鐵渣與凹石(20-60公分)
4.生土層:沒有人類活動的遺跡,黃色砂質土(深度不定)
_DSC3318.JPG

循著樓梯步上二樓,可以看到考古探坑研究的模擬現場
剛上來真的會被嚇一跳,想說怎麼有人站在裡面
_DSC3323.JPG

往上看,可以看螺旋樓梯「考古塔」
_DSC3320.JPG

【第二站:搶救十三行】
發現文化遺址後,事情並不是如此順遂,在這過程中,也是有許多波折
一進入這個展區,就看到一隻大怪手
_DSC3324.JPG

怪手的掌心將1989年的陳年舊事一一挖掘出來
_DSC3325.JPG

原來在十三行博物館旁邊的八里淨水廠興建於1989年
在整地時,引起考古學者的注意,極力呼籲搶救重要文化資產
歷經兩年的抗爭,終於展開五次大規模的開採工作,以搶救地下文化寶藏
展區呈現當年許多報導、照片與訴求
以現在的觀點來看,這樣的抗爭活動並不算什麼
但是,當時才剛結束戒嚴管制,要站出來跟公權力抗衡必須非常有guts才行
(還有一小段影片,以立體影像的方式,由劉益昌教授介紹十三行遺址)
_DSC3327.JPG

地下展示開採現場與當時的工作告示牌
_DSC3328.JPG

【第三站:探索十三行】
有一點倒敘的意味,讓時間再往前推一點,回到「近代文化層」,並分四個階段
1.八里坌港繁榮時期:從1712年派兵與駐防、1790年指定為「正口」(官定正式港口)
    1840年開始淤積,到1858年因為天津條約被淡水港取代
2.清初漢人入墾時期:當時許多漢人透過交易的方式,從原住民手中取得永久耕作權
3.荷西時期:1624-1662,透過荷蘭文獻描繪當時的狀況
4.回到史前時期:1624年以前的原住民
_DSC3332.JPG

上述大多是根據文史記載得知的訊息
但是要瞭解「史前」的資訊,則必須要靠地質探勘
這邊呈現探勘初期,選定六處挖掘地點與成果
_DSC3334.JPG

透過探勘的結果,非但可以知道各年代的土地利用型態
甚至可以推敲出當時海岸線的位置
如上圖黃色的線,就是6000年以前的海岸線
_DSC3338.JPG

每個展區都有小確幸
這張照片看起來有一個旋轉的貝殼,但實際上都是虛擬影像而已,並不是真的貝殼喔
_DSC3337.JPG

【第四站:走進十三行】
知道近代的歷史脈絡後,就要實際進入十三行人的村莊
看看他們的一天的生活~
_DSC3339.JPG

透過6分鐘的播放,呈現十三行人的一天
早起打獵、採集、貿易、耕作、製陶、鍊鐵、居住,以及對亡者後事的處理
_DSC3345.JPG

有實際的模型與壁畫
_DSC3346.JPG

故事說到哪,燈光就打到哪
再搭配解說與背景音效,好像真的深入十三行人的生活現場一樣
(入口處還有開始播映的倒數計時,真是貼心) 
_DSC3342.JPG 

【第五站:遇見十三行】
可以近距離看看十三行文化遺址的探勘成果囉
_DSC3351.JPG

展場中央呈現十三行人的典型墓葬,縮著身體,朝向海邊,還有有許多陪葬品
也因此可以找到大量精美的文物 
_DSC3352.JPG

大櫥窗則是展示陶藝、青銅器、鐵器等文物
_DSC3354.JPG

此展區最令人感到驚艷,十三行人的手工藝真是精巧,可以做出這麼漂亮的串珠手環與手鐲
在當時一定是非常高檔的流行裝飾 
_DSC3362.JPG

十三行人的製陶技術也很令人刮目相看
_DSC3365.JPG

其中「人面陶罐」算是十三行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文物之一
所以到處都可以看到人面陶罐的圖像、Logo、產品
_DSC3366.JPG

可愛的小裝飾也不少,像是可愛的陶偶家族,感覺就很像現今流行的「公仔」
_DSC3370.JPG

在這一區有許多互動裝置
像是萱萱芸芸最喜歡的古物探索
拿兩根小刷子,在螢幕上刷來刷去,沙子漸漸清除後,就可以看到文物囉(這應該要開發成APP)
_DSC3348.JPG

考古研究中也常發現人類的遺骸,最容易看到骨盆、頭骨與脊椎
_DSC3357.JPG

很難得旁邊不是「請勿觸碰」的警語,而是「請小心觸碰」,歡迎大家拿起來觀察比較
請猜猜看那一邊是男性?那一邊是女性的骨盆啊?
_DSC3358.JPG

頭骨也是很常見的遺骸,在最後一小區還有重建人臉的展區
_DSC3360.JPG

芸芸很調皮,看到眼眶給他搓下去(很沒禮貌囉~)
_DSC3361.JPG

牙齒的模型也有好幾組,門齒、犬齒、臼齒都有,還可以撥開來看
甚至連蛀牙的模型都有(也是啦,古早人的牙齒化石應該有很多蛀牙)
_DSC3359.JPG

【最後一區:認識十三行】
這裡算是驗收區,有許多數位機台可以玩遊戲
_DSC3369.JPG

萱萱當然也是超愛這一區
_DSC3373.JPG

電腦區的對面,同時介紹十三行人同期的其他世界文化
_DSC3374.JPG

離開展區前的特展走廊也有許多互動的小活動
_DSC3375.JPG

像是古地圖的拼圖
_DSC3377.JPG

芸芸很認真地跟酢漿草姊姊在拼拼圖
_DSC3383.JPG

萱萱則是很愛玩拼圖九宮格
_DSC3380.JPG

媽媽很認真地探索每個恐怖箱
_DSC3385.JPG

裡面都是放「鐵」的產品,有些很好猜,有些則根本摸不出來
_DSC3384.JPG

互動區的對面則是介紹煉鐵的五個步驟或要件,能在史前有這樣的技術,真是太佩服這些古人的智慧了~
_DSC3378.JPG

這個走廊還真多互動展品啊
這個是化石挖掘區,可以挖出取多貝殼、牙齒...
_DSC3388.JPG

旁邊也有大人可以玩的益智遊戲與拼圖
_DSC3389.JPG

陶具上會有許多繩紋,可以體驗不同繩紋的視覺效果與觸感(很可惜不能拓印)
_DSC3391.JPG

還有服飾的模型,芸芸好奇地問為什麼她們沒有穿衣服,害酢漿草姊姊很害羞
_DSC3390.JPG

最後出口處,還有老鼠迷宮,要幫小老鼠找到食物囉
_DSC3393.JPG

結束十三行文化的常設展,終於到了這一趟的主要目標:【見微知著--植物考古學特展】
先來張入口大合照,證明大家有來看展覽(2013.12.23~2014.05.11)
_DSC3400.JPG

共有五個展區:入口區、考古捉迷藏、植物身份證、植物面面觀、植物與生活
而且都有設置3D影像的拍照,現場打卡的話,還可以換小禮物喔

【入口區】
除了展場說明外,裡面還有許願樹,可以寫下對自然環境的祈望
_DSC3403.JPG

選一顆種子,許下心願,放在旁邊的希望之盤,讓它成長茁壯(鐵樹開花耶!)
_DSC3404.JPG

平常生活中會吃的食物,也可以在考古研究中發現端倪
_DSC3405.JPG

【考古捉迷藏:找找看,植物遺留在哪裡?】
展示宜蘭淇武藍遺址出土的許多種子
_DSC3408.JPG

媽媽超認真地觀察
_DSC3409.JPG

還有放大鏡,可以仔細地觀察一下
_DSC3410.JPG

知道了植物遺跡長怎樣後,就來看看要如何找到這些遺跡呢?
取土器是最常使用的採樣工具,介紹水平採集與垂直採集兩種方式的差異
旁邊也可以將水平採集法的取土器拉出來看看
_DSC3411.JPG

對面有挖掘區,旁邊還有許多工具可以使用,刷子、鐵鎚、指南針、簽字筆、紀錄板...
萱萱芸芸在這裡可以挖很久~~~~~
_DSC3438.JPG

旁邊有拍照區,戴上安全帽,拿起高度尺,一整個非常專業
(萱萱怎們沒有站在木板上,而是漂浮在土坑上呢?)
_DSC3414.JPG

最後還有篩土區,可鏟起下面的土壤砂石,倒在上面的篩網上
抖一抖,大於網目的文物就出現啦
_DSC3429.JPG

【植物身份證:仔細看,你認得多少種植物?】
一入場就看到「構樹妹」的身份證(F開頭,果然是新北市出生,2字頭確實是女的)
只可惜為了配合1313結尾,導致這是無效的身份證字號
_DSC3428.JPG

這裡展示許多日常生活常見的植物
以及在考古研究中,常常會看到的植物部位
_DSC3431.JPG

不同植物在考古遺跡中的長相(這個展品很有趣,只是怎麼有些雙面都是新鮮的植株照片)
_DSC3432.JPG

最後測驗一下15種常見植物,哪些可以用來製衣、食用,或是建築用呢?
看看這幾位植物碩博士生,可以答對幾題?
_DSC3436.JPG
結果很不錯喔,只錯一題,黃藤!?選製衣,但答案為建築
(展區掛勾的數量也不對,有陷阱喔)

【植物面面觀:想想看,考古學家怎麼研究?】
此展區布置成實驗室的樣子,還有一個超級大的顯微鏡
_DSC3424.JPG

介紹植物研究常用的離心技術
_DSC3425.JPG

萱萱芸芸當然也要Cosplay一下做實驗的樣子
_DSC3433.JPG

【植物與生活:比比看,過去與現在有何不同】
有平地農墾區的植物
_DSC3422.JPG

不同海拔山區的植群
_DSC3423.JPG

以及展示這些原生植物的標本
_DSC3421.JPG

既然介紹植物與生活,那就要講到如何應用
像是「加工品」,香蕉的纖維也可以用來織布!?
_DSC3418.JPG

採集植物時所使用的器具
_DSC3419.JPG

不能飲食的展場,為何會有販賣機呢?
原來這是機會教育,在各項飲料零食前面,都有告示它裡面使用了哪些植物
(咦?葡萄之前怎麼沒有寫葡萄?有沒有葡萄汁前面沒寫葡萄的掛?)
_DSC3417.JPG

廚房中也有各式各樣的用品來自植物,餐桌上有用各種豆子拼台灣的小遊戲
萱萱芸芸很細心地跟酢漿草姊姊,用鑷子將豆子一顆一顆地放進地圖中
_DSC3416.JPG

再來一張大合照吧!效果很不錯
爸:是防災演練嗎?    媽:他們是在裝香菇啦
_DSC3398.JPG

二樓常設展還有八角劇場,聲光效果俱佳的動畫片,很吸引小朋友的目光
_DSC3440.JPG

最後剩下考古塔,芸芸很賣力地爬上樓梯,抵達時光空橋
_DSC3445.JPG

空橋中間為強化玻璃,可以直接看到下面的考古探坑(還是會有點怕怕的)
兩側為鐵板,怕高或穿裙裝的可以走旁邊
_DSC3446.JPG

空橋末端的觀景台可以看到觀音山
下方兩道高牆對出去,就是指向當初十三行遺址發現的地點
_DSC3450.JPG

兩位不怕高的小朋友在空橋上開心地跑過來...
_DSC3449.JPG

爬過去,順邊幫忙把玻璃擦乾淨一點(姊姊們在旁邊看了很替媽媽擔心,媽媽則已經呈現放棄狀態)
_DSC3448.JPG

芸芸趴在告示牌上
_DSC3451.JPG

無力地攤軟下來
_DSC3452.JPG

大黍哥哥則認真地觀(ㄊㄡ)察(ㄆㄞ)旁邊的Cosplay!(她們的裝扮還真配合時光空橋的場景啊)
_DSC3453.JPG

往下觀看旋轉樓梯
_DSC3454.JPG

還有考苦探坑
_DSC3455.JPG

出來後就是兩道高牆的長走廊,大家在此留影吧
_DSC3459.JPG

解散後,一群人前往對岸的淡水續攤
我們則打道回府,萱萱芸芸很喜歡十三行博物館喔
_DSC3466.JPG  

*****參觀後記*****

十三行博物館真是個不錯的地方,交通方便而且又免費
各展區安排動線順暢、展區相當寬敞
展品高度適中,適合小朋友玩的設施也都有注意到高度
解說的資訊不多,點到為止,但都有講到重點
影片也都設定在6-10分鐘內
再多的解說內容與影片反而會失去觀看的耐心,而且記不住
有興趣的部分,回去有查不完的資料
這樣的解說量很適合全家大小!
互動設施非常多,很適合帶小朋友來消磨時間
這裡也有各式各樣「玩沙」遊戲,小沙坑、大沙坑、數位沙坑
完全滿足萱萱芸芸玩沙的慾望

見微知著--植物考古學特展
裡面展示了不少植物化石,也算是相當精采,難得一見
但畢竟植物考古標本可能不容易呈現,再加上解說資訊跟常設展一樣精簡
因此,會抓不太到各小展區的重點,甚至會有點跳來跳去的感覺
而且在生活化與專業化之間很難拿捏與兩全
在高度期待這項特展的前提下,覺得稍微可惜了一點

戶外區
天候關係,完全殘念
這樣也好,保留伏筆,下次才有再去參觀遊玩的動力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alun12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